长安车友会

 找回密码
 欢迎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高原红

春节小川南自驾游 [涵盖了整个小川南旅游资源的精髓!]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0-3-25 09:17:19 | 显示全部楼层

蜀南竹海

翠甲天下的蜀南竹海,位于四川南部的宜宾市境内,幅员面积120平方公里,核心景区44平方公里,共有八大主景区两大序景区134处景点。景区内共有竹子58种,7万余亩,是我国最大的集山水、溶洞、湖泊、瀑布于一体,兼有历史悠久的人文景观的最大原始“绿竹公园”;植被覆盖率达87%,为我国空气负离子含量极高的天然氧吧!

  奇篁异筠的竹景与富集配套的山水、湖泊、瀑布、崖洞、寺庙、气象、地质、民居交融,自然生态与历史人文并重,清风摇曳、竹影婆娑、四委宜游,是人们回归大自然的游览胜地。

  蜀南竹海景观独特,1988年被批准为“中国国家风景名胜区”,1991年被评为“中国旅游目的地四十佳”,1999年被评为“中国生物圈保护区”,2001年初被评为国家首批AAAA级旅游区。目前正申报国家“AAAAA”级旅游区。

  江泽民、李鹏、杨汝岱等党和国家的领导人都曾视察竹海,并给予极高的赞誉。世界“绿色环球21”认证景区,2007年底荣获国家建设部评出的“最受群众欢迎的中国十大风景名胜区”和“最具特色的中国十大风景名胜区”。1996年,李鹏同志题词“蜀南竹海天下翠”。

      荣登2008北京奥运会开幕式


  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会,于2008年8月8日晚上8点在国家体育场“鸟巢”隆重开幕,全球超过40亿人共同见证了这一伟大的历史时刻。


  开幕式上蜀南竹海梦幻般的美丽画面呈现在所有观众面前。


  2009年,蜀南竹海荣膺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中国最大的竹林景区。


  蜀南竹海中国国家射击队文化休闲基地。

IMG_0358_副本.jpg 售票大厅,停车场 【下雨天,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IMG_0363_副本.jpg 竹海林荫
大家正在看
发表于 2010-3-25 10:06:05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辛苦了,:0049: :0049: :0049:
 楼主| 发表于 2010-3-25 10:24:01 | 显示全部楼层
IMG_0377_副本.jpg 海中海

IMG_0382_副本.jpg 海中海

IMG_0384_副本.jpg 海中海竹筏

IMG_0386_副本.jpg 海中海竹筏

IMG_0390_副本.jpg 烟雾茫茫海中海

IMG_0423_副本.jpg 林海栈道

IMG_0427_副本.jpg 林海峡谷雾茫茫

IMG_0434_副本.jpg 无限风光在险峰

IMG_0435_副本.jpg 陡峭山岩

IMG_0441_副本.jpg 有心脏病高血压的远离这里,呵呵

待续。。。
 楼主| 发表于 2010-3-25 10:33:04 | 显示全部楼层

兴文石海

兴文石海世界地质公园、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位于四川省宜宾市兴文县,属四川盆南山地与云贵高原的过渡地带。公园内石灰岩广泛分布,特殊的地理位置、地质构造环境和气候环境条件形成了兴文式喀斯特地貌,是国内发现和研究天坑最早的地方,也是研究西南地区喀斯特地貌的典型地区之一。

       苗族风情
  兴文有苗族同胞3.6万人,占兴文县人口的8%以上,是四川最大的苗族聚居县。园区内苗族风情浓郁, 到苗寒文化中心一游,穿一回艳丽的苗家服饰,喝过十二道拦路酒,和苗人一起配以芦笙、牛角号吹奏,一起载歌载舞,或过一过丰富多彩的苗家节目,让人留恋往返。景区苗寨文化中心每晚举办苗族风情表演篝火晚会,苗族每年民族活动有“踩山节”、“赶苗场”、“芦笙会”、跳花节、高桩戏;景区每年春节举办“川南苗族风情节”,三四月举行“苗族花山节”。


  在四川首家地质公园兴文石海惊现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石虎”

IMG_0442_副本.jpg 地质博物馆


IMG_0444_副本.jpg 地质博物馆

IMG_0447_副本.jpg 博物馆大厅

IMG_0449_副本.jpg 地质模型

IMG_0453_副本.jpg 石海景区一角

IMG_0457_副本.jpg 这个石头比铁还硬

IMG_0458_副本.jpg 铁石

待续。。。
 楼主| 发表于 2010-3-25 10:41:56 | 显示全部楼层

继续

IMG_0460_副本.jpg 苗王宫

IMG_0461_副本.jpg 苗王宫

IMG_0465_副本.jpg 刀山

IMG_0469_副本.jpg 苗王宝座

IMG_0470_副本.jpg 石海景区一角

IMG_0482_副本.jpg 俯视苗王宫

IMG_0528_副本.jpg 大幅广告

IMG_0532_副本.jpg 快天黑了,下山。。。

待续。。。
 楼主| 发表于 2010-3-25 10:51:10 | 显示全部楼层
IMG_0534_副本.jpg 去珙县的路途,最高处小歇,山高路险,缺氧,几乎全用1-2档爬坡,有高原反应【本人无有】,耳鸣。。。

IMG_0535_副本.jpg 俯视

IMG_0539_副本.jpg 坐骑也要休息

IMG_0542_副本.jpg 珙县上罗镇吃午饭,为了赶路,每人小面一碗,呵呵【下午1.30左右】

待续。。。
 楼主| 发表于 2010-3-25 11:02:06 | 显示全部楼层

珙县僰人悬棺

僰人悬棺”位于四川省宜宾市境内,珙县兴文筠连等县境内均有分布。我国古代的南方民族中,百越、干越、僚人、僰人(都掌人)民族都有悬棺葬的习俗。而最有名的就是川南的僰人悬棺和福建的船形悬棺。《珙县志》载“珙本僰地,僰人多悬棺”。早在1956年就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僰人悬棺被称为世界之最、巴蜀一绝。悬棺葬是古代少数民族的一种葬制。珙县、兴文与云南接壤,为古西南夷腹地,汉武帝开夜郎,置犍为郡时属僰道县。
       1935年,一位来自美国的传教士葛卫汉,对中国丰富的丧葬文化非常感兴趣,他打听到,在中国四川的珙县附近有一种非常奇特的丧葬习俗,于是迫不及待的开始了自己的旅程。尽管一路上的艰难险阻,差一点使这个美国人丢掉性命,但当他真正来到珙县的悬崖边时,还是认为自己不虚此行。葛卫汉被自己的发现惊呆了——这就是悬棺。珙县的悬棺,几乎包含了世界上各种悬棺的所有类型。这是珙县悬棺第一次被世界发现,立刻引起了学者们浓厚兴趣,20世纪40年代,70年代,80年代,一直到21世纪初,一批批的科学家来到这里,想破解这个千古谜题。科学家们把这里悬棺中的部族称为僰人,并且纷纷猜测,这些僰人究竟到哪里去了,是什么原因使他们的后代放弃了自己的丧葬习惯呢?这个部族究竟是与其他的民族融合了在一起,还是全部灭亡了呢?


  20世纪末,在距离珙县不远的地方,人们发现了明王朝树立的平蛮碑,碑上的字迹已经模糊,但大意还可以勉强辨认,这是明王朝为了夸耀自己消灭僰人所立的丰碑。根据专家们的鉴定,当时僰人的冶炼技术非常低下,他们刚刚从青铜发展到铁器,对于炉温和原材料的控制,还没有完全掌握清楚。这是两个时代的对决,远古与现代,刀枪与火药,胜负其实早已注定了,无论僰人如何勇猛,冷兵器时代的英雄也绝不可能打败装备着大炮的明军。就这样明军依靠着科技上的遥遥领先,最终获得了野蛮的胜利。


  面对僰人留下的千古之谜,中国的古建筑学专家和诗人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探讨悬棺是用什么方法放置到悬崖木桩上的?这种葬俗的民族文化内涵是什么?众人各抒己见,有的认为是从山顶用绳索悬吊下来的,有的认为是采用联桩铺道的方法上去的,放好棺木后再撤去栈道,有的还认为是搭云梯送上去的……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IMG_0549_副本.jpg 僰人陈列馆

IMG_0550_副本.jpg 陈列馆大厅

IMG_0551_副本.jpg 从绝壁上取下来的悬棺实物【近距离感受】

IMG_0552_副本.jpg 复原的古僰人

IMG_0556_副本.jpg 悬棺,真感叹古僰人的智慧,那么高的绝壁在没有现代化的设备情况下也弄的上去,是气功?还是意念。。。?呵呵。

IMG_0558_副本.jpg 悬棺

IMG_0560_副本.jpg 悬棺

IMG_0563_副本.jpg

IMG_0572_副本.jpg 进溶洞

待续。。。
 楼主| 发表于 2010-3-25 11:19:32 | 显示全部楼层
IMG_0580_副本.jpg 溶洞入口

IMG_0581_副本.jpg 溶洞口回眸

IMG_0615_副本.jpg 悬棺

IMG_0616_副本.jpg 悬棺

IMG_0617_副本.jpg 世外桃源

IMG_0625_副本.jpg 一线天

IMG_0628_副本.jpg 悬棺

IMG_0627_副本.jpg 打道回府

至此已是正月初四下午3.30左右,出来差不多一共4天时间,每天都在下小雨,一路有惊无险,2辆面包星星也表现特别爽,一点问题也没有,回来感觉车技又更上一层楼,我驾车无疲劳感,越开越有精神,也许是心情特别舒畅的原因吧。下午3.30左右从珙县悬棺处打道回府,走宜宾上内宜高速到内江吃晚饭,到家刚好凌晨00.00点整!结束4天自驾旅游行程!!!
发表于 2010-3-25 15:39:09 | 显示全部楼层
:0051:
发表于 2010-3-25 17:18:22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辛苦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欢迎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长安车友会 ( 渝ICP备06005564号-1 ) |渝公网安备50010702501124号

GMT+8, 2024-6-17 01:5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