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亿不仅仅是个数字
<P>编者按:日前,长安集团传出双重喜讯,杰勋HEV混合动力轿车下线,这是国内自主品牌的首款量产混合动力轿车,标志着中国汽车企业已掌握混合动力核心技术;同时,长安集团今年销售收入500亿元的目标已基本实现。在这样一个重要时刻,我们对长安集团在科技研发、自主品牌建设、海外市场拓展等方面的努力进行了一次全面梳理,希望长安的经验能对业界有所启示。</P><P> 长安集团又跨出重要一步。继去年在“十一五”的第一年取得开门红之后,今年该集团再次向世人呈上一份漂亮的成绩单。<BR> 今年1~9月,长安集团累计生产汽车62.34万辆,同比增长20.48%,销售汽车61.86万辆,同比增长23.24%,实现工业总产值388.48亿元,同比增长19.98%。其中,轿车销售26.36万辆,同比增长45.84%,比行业平均速度高出18个百分点;出口汽车2.89万辆,同比增长58.93%。尽管这只是前三季度的统计数据,但截至今年年底,长安集团实现产值、销售收入双超500亿元已成定局。目前,仅汽车业务板块的收入已达到500亿元。长安集团也成为重庆市乃至中国西部地区第一家收入超过500亿元的企业。<BR> 对此,长安掌门人徐留平言简意赅:“500亿表明长安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同时也为长安未来的快速腾飞奠定基础。”<BR> 但对于长安这个历经145年风霜雪雨的百年国企来说,500亿元不仅仅是一个数字,它代表着企业在“做大”与“做强”方面的标志性意义。</P>
<P> 做大与做强之间<BR> 在“大”与“强”之间,有这样一句颇富哲理的话:“做大不一定就能做强,但做强了一定可以做大。”在我国的工业化发展之路上,一味盲目做大,最后因为某些薄弱环节的断裂而导致“崩盘”的事例并不鲜见。同样,“先内练一口气,再练筋骨皮”,以做强为依托,再发力做大的成功事例也并不在少数。这一切,全在于企业对速度与规模的把握。<BR> 从1862年“洋务运动”中李鸿章创办上海洋炮局(长安的前身)至今,长安一路走来,见证了中国工业化道路上太多的兴衰荣辱和跌宕起伏。由弱到强,从小至大,如今的长安已不再是以前单一的特种机器制造企业,而是在传统特种机器制造和在汽车两大主业的基础上,集房地产、酒店、物流、IT、汽车电子等板块在内的大型集团公司。长安集团现共有资产300多亿元,拥有重庆本部、南京长安、河北长安、江铃控股四大汽车生产基地,10个汽车制造厂,两个汽车发动机制造公司和两个特种机器制造厂以及众多控股公司。员工总数已逾4万人。<BR> 不久前“睿富全球最有价值品牌中国榜”在北京发布的“2007年中国品牌价值年度报告”,长安品牌强势上榜,名列全球最有价值品牌中国榜第9位,品牌价值达200.26亿元,成为中国汽车工业含金量最高的自主品牌,高居微车行业之首。而2000年这一数字仅为32.4亿元。业内普遍认为,这主要得益于长安在坚持自主创新、发展自主品牌方面的不懈努力。但长安人并不满足于此,在汽车领域,长安品牌的目标不仅是国内领先,更要做到国际领先。</P>
<P> 长安的“速度理论”<BR> “在把握规律的前提下,保持适当速度的高增长,是我们提升竞争能力,应对外来挑战的重要保证。”这是党的十七大代表,长安集团董事长、总裁徐留平经过深思熟虑后作出的理性选择。这一“速度理论”,也为长安集团实现产值收入突破双500亿元作出了最好的注释。<BR> 成立于洋务运动时期,扬名于抗日战争期间,成长于新中国,兴盛于改革开放。在百年长安的过往岁月中,每一次抉择,都对长安的命运产生过或多或少的影响。<BR> 对于长安集团来说,影响最深远的历史抉择有两个:一是抗日战争爆发后,长安由南京向重庆的大搬迁;二是改革开放后,在军工企业“军转民”的国家整体部署中,长安上马微型汽车。尤其是后一个抉择,对于长安成为重庆的长安、中国的长安乃至世界的长安意义非凡。<BR> 事实上,长安“军转民”之后,除了特种机器制造之外,在民品上,当时的长安公司有着获得国家各项奖励称号的“三驾马车”:微型汽车、三牙牌石油钻头和虎头牌运动猎枪。后来之所以仅仅保留微车这一产品,长安人解释为出于对汽车产业将迎来大发展的明智判断。正是这样一种抉择,为长安集团在做强做大的道路上一路飞奔打下坚实基础。<BR> 今年3月,时任重庆市委书记的汪洋同志在重庆市第三次党代会上发出号召:“打造一批500亿级企业。”为响应这一号召,长安集团公司领导分别在不同的公开场合多次承诺,长安将集全集团公司之力,在今年年底率先成为500亿元级企业。<BR> 这个承诺仍旧是一种抉择,长安集团作为一家国企,担当着发展社会经济的责任。现在,凭借着“速度理论”,长安集团兑现了承诺,并展现了企业的快速成长能力。</P>
<P> 长安的危机文化<BR> 在作出承诺时,是什么让长安有如此大的底气和信心?长安人回答:“最大的竞争对手是我们自己,最大的危机就是我们感受不到危机。”<BR> 在以往的发展历程中, 长安遇到的挫折并不少。但是,一次次与困难作斗争,反倒助长了公司上下顽强拼搏的精神。<BR> 10年前,长安曾面临一场严峻考验。微车市场占有率一路下滑,公司整体业绩跌出了汽车行业前10名。<BR> 1998年9月,随着“一个动力,五大工程”战略思路的确定,长安坚持“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加强管理为手段”,实施经营变革,推进管理创新,生产经营呈现出良好态势,新产品新技术不断推出,真正走上了规模化、规范化、系列化的健康发展道路。1998年也成为长安集团发展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BR> 从此,一种“进则生、停则衰、退则亡”的危机文化在长安内部推广开来,长安人也从“温水青蛙”变得战战兢兢、如履薄冰。靠着一股与危机抗争的决心,长安取得了一次又一次飞跃。<BR> 1999年,长安汽车年产销量突破15万辆。2000年,长安汽车年产销量突破20万辆。2001年,长安汽车累计销量突破100万辆,成为中国微车行业产销量率先突破百万辆的企业。同年底,长安产值、销售收入双双突破百亿元大关,成为重庆市、国防系统第一家“双百亿”企业。2002年,也就是长安建厂140周之际,长安产销汽车双双突破30万辆,较3年前产销15万辆的规模翻了一番,成为国内仅有的4家年产销量超过30万辆的汽车企业之一。2004年,“3年再造一个长安”提前一年成功实现,长安汽车产销规模再次翻番。2005年11月11日,长安汽车第300万辆汽车下线,成为长安发展壮大历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P>
<P> 科技创新助推进步<BR> 几年一帆风顺的发展,并没有让长安人放松危机意识,也没有让长安集团的决策者和员工产生自满。<BR> 值得一提的是,面对众多跨国公司虎视眈眈的局面,长安人始终保持着清醒的认识:“狼”来了并不可怕,“与狼共舞”才能生存发展。长安在发展道路上坚持“两条腿走路”,虽然已与日本铃木、美国福特等世界大型汽车集团合作生产轿车,但长安一直没有放弃自主创新的努力。<BR> 如今,长安集团已拥有一个超过2000人的研发团队,重庆研发中心已经与欧洲、上海两大研发基地实现专线连接,设在日本的第二个海外设计中心也正在规划中。<BR> 从去年开始,长安集团先后推出自主研发的长安奔奔、长安之星二代,长安杰勋、陆风风华等产品,并在市场上取得了不错的成绩。长安还计划自主开发大型豪华客车、城市SUV、中高级轿车、城市跑车、重型卡车等高附加值车型。今年5月,徐留平代表长安正式对外发布《长安科技宣言》,宣布长安将坚持“市场导向、人才为本、强化体系、重点突破、提速发展”的科技发展方针,全面提速,集中打造7个轿车平台、5个微车平台、3个全新发动机平台,到2010年汽车产销量达到200万辆,其中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自主品牌汽车占60%以上。<BR> 与此同时,长安也在致力于新能源和新技术等领域的开发,在氢动力、混合动力、醇类燃料以及纯电动汽车等方面的研究都取得了一定进展。尤其是长安杰勋混合动力量产车型的推出,意义重大。</P>
<P> “T35事业领先计划”更上一层楼<BR> 去年,也就是徐留平走马上任后,长安集团提出了“T35事业领先计划”,旨在通过实施该项计划,迅速提升长安的盈利能力、成长能力和创新能力,实现企业在市场、产品、成本、管理以及文化等5大板块的全面领先。强化危机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发展意识,为后续变革和发展做好准备,以保证长安的核心竞争力,努力跻身于中国汽车集团第一阵营,成为一家国际化的优秀企业。<BR> 可以说,“T35事业领先计划”既是长安人自我审视的产物,又是长安人全面分析国内外汽车行业发展大趋势的产物。它也是长安未来发展战略的指导纲领。<BR> 在“T35事业领先计划”的指引下,长安的各项事业正在稳步推进。继去年长安汽车集团实现工业总产值451.8亿元,销售收入432.4亿元,产销汽车突破70万辆后,今年加入了500亿级企业之列。长安在残酷市场竞争中的出色业绩,初步印证了“T35事业领先计划”的可行性。</P>
<P> 500亿元是新开端<BR> 看到这样的成绩单,徐留平笑了。无须更多言语,数字是这位年轻的长安领导人自身能力以及长安集团发展潜力的最好证明。但长安的目标远不止于此。<BR> 按照长安描绘的“十一五”发展蓝图:以加快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为主线,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培育核心竞争力为重点,以转变增长方式和提高经济效益为核心,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提升综合竞争力,培育可持续发展能力,努力实现跨越式的大发展。<BR> “500亿是个开始,未来还会达到1千亿、两千亿。按照我们的计划,2010年,长安将实现汽车产销200万辆,其中自主品牌汽车120万辆,产值1000亿元的目标。此外,长安集团还将大力发展其他产业,包括房地产、物流、IT等产业。”徐留平表示。<BR> 如今的长安,更加自信,更加期待未来。</P> <P>“三行动一工程”加速长安战略调整 <BR><BR> <BR> “三行动一工程”,是长安集团在“T35事业领先计划”指导下近期工作的主要概括。<BR> 长安集团副总裁、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宝林向记者介绍,按照长安的最新规划,到2010年,长安的汽车年销量将达到200万辆,包括60万辆微车、60万辆长安自主品牌轿车和80万辆合资企业生产的汽车,产值收入将达千亿元。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长安制定并开始实施“三行动一工程”,即“亮剑行动”、“雷霆行动”、“超越行动”和“管理及人力资源提升工程”。<BR> “亮剑行动”以微车发展为主要内容;“雷霆行动”主要针对长安自主轿车;“超越行动”则明确长安特种产品———房地产、物流、IT、汽车电子等5个板块的发展规划目标,并使这些领域总产值在2010年达到100亿元。“管理及人力资源提升工程”致力于在长安集团内部建立聚焦于战略、客户和竞争标杆三方面快速高效的执行体系。<BR> 在“亮剑行动”、“雷霆行动”两大行动中,销售网络和配套体系的扩张、管理是重点。张宝林称,今年长安之星Ⅱ代的上市已经取得不错的成绩,后续产品的研发和生产也将积极推进。明年,长安还将推出两款微车,进一步满足用户对于空间和承载能力的需求。在提升经销网点数量的同时,长安也在提升经销商的营销和管理能力;自主轿车方面,除了奔奔产销实现5万辆,杰勋的上市以及杰勋混合动力车的推出都是今年“雷霆行动”的主要亮点。此外,CV8等新产品研发工作也正在进行。<BR> 张宝林表示,随着“三行动一工程”的深入推进,目前长安的战略调整已初见成效。</P>
[ 本帖最后由 times 于 2007-12-30 13:30 编辑 ] <P>长安汽车发动机详解 <BR>上传时间: 文章出处: <BR> <BR> CA20发动机<BR> JL486Q(CA20)汽油机是长安集团与世界著名设计公司联合研发的,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在国内同类产品中处于技术领先地位,长安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BR>该发动机拥有直列4缸、16气门、双顶置凸轮轴、电子控制多点燃油喷射、机械挺柱直驱配气机构、塑料进气歧管等技术。具有功率大、扭矩高、结构紧凑、低振动、低噪声、低燃油消耗、低排放等特点。</P>
<P> CA20技术亮点<BR> 高性能<BR> ⑴高压缩比(ε=10:1)<BR> 采用高压缩比,实现高效率燃烧及强大动力输出。 <BR> ⑵充气效率、燃烧效率高 <BR> 优良的NVH(噪声、振动、声噪粗糙度)品质<BR> ⑴高强度设计的缸体、缸盖<BR> ⑵曲轴箱加强板<BR> ⑶曲轴减振皮带轮<BR> ⑷机油盘低噪声设计<BR> ⑸发动机液压减振系统<BR> ⑹高可靠性的气门间隙机构<BR> 高可靠性<BR> 所有试验都按世界著名设计公司的标准进行考核,远远高于国家标准规定的300小时全速全负荷耐久性试验标准。<BR> ⑴变速器:<BR> 手动变速器(MT)<BR> 德国原装, 5速;<BR> 长寿命,高可靠,挡位清晰、轻便,低噪声;<BR> 终身不换润滑油,减少使用、维护成本。<BR> 自动变速器(AT)<BR> 日本原装,4速,一体控制;<BR> 功能齐全,人性化,满足不同驾驶习惯要求;<BR> 设有雪地安全模式,用于雪地和湿滑路面起步防滑;<BR> 长寿命、高可靠、低噪声;<BR> 终身不换润滑油,减少使用、维护成本。<BR> ⑵轮系系统<BR> 轮系惰轮、张紧轮、皮带都是原装进口;<BR> 采用自动张紧器以确保正时皮带在任何条件下保持张紧,该机构可随环境温度及负荷的变化自动调节,确保皮带传动系统在最优的状况下进行工作,从而降低发动机运转时的噪声,提高皮带的耐久性和寿命,大大减少维修保养费用。<BR> 低排放<BR> CA20发动机现为国Ⅳ标准、可满足国Ⅴ标准。对进排气的气流进行了合理的优化设计,保证发动机的机内净化;还采用了热线式氧传感器、电子控制的燃油蒸发回收系统、曲轴箱强制通风系统等。 <BR> 新技术<BR> ⑴先进的冷却系统设计<BR> ⑵前端附件驱动系统(FEAD)</P>
<P> 氢燃料发动机<BR> 长安氢燃料发动机项目是国家科技部“十一五”“863”计划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专项项目、国防科工委国防基础科研“十一五”项目、重庆市科技攻关计划国内科技合作项目。长安集团联合北京理工大学等国内院校、专业技术公司和零部件供应商开展此方面的研究。在两年的时间里,项目承担单位紧密合作,在综合电子控制、整车供氢系统、安全技术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 。同时,项目组还在氢燃料发动机燃烧理论、匹配策略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并申报了多项国家专利,正在逐步形成系统的氢燃料发动机自主知识产权体系。<BR> 长安研发的氢燃料发动机,燃烧效率比同排量的汽油机高30%以上。额定功率达到63kW,额定扭矩达到104N?m,HC、CO、CO2排放几乎为零,只有微量的NOx,完全可实现超低排放并具有良好的低温启动性,使氢燃料发动机技术的实际应用取得突破性进展。<BR> 这款氢燃料发动机的亮点不只是低排放。通过建立基础试验平台,针对氢燃烧特性设计的发动机试制、氢燃料发动机分系统的技术开发、氢燃料发动机性能及CFD分析等关键问题进行攻关,突破了氢燃料发动机混合气浓度的精确控制、避免回火、表面点火和电子综合管理系统等关键技术,并且这些核心技术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这款发动机的成功点火,预示着我国在氢能源汽车技术研究方面摆脱了跟踪式研究的被动局面,为氢能源在我国汽车上的应用打下了坚实基础。</P>
<P><BR> CB10发动机</P>
<P> JL466Q1(CB10)汽油机是长安集团与世界先进设计公司联合开发、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小排量发动机。<BR> 该发动机在长安现有的F系列发动机基础上进行全面升级优化,匹配车型能达到我国第二阶段燃油法规、满足第二阶段车外通过噪声法规限值要求,以及国Ⅳ排放法规。具有大功率、大扭矩和较高的燃油经济性;是国内最先进的高性能1L汽油机之一。</P>
<P> CB10技术亮点<BR> 最优化的常用工况性能,低油耗区域广<BR> 具有非常突出的节油性能,搭载在长安之星上,能使油耗降低10%以上。不仅有更低的最低比油耗,而且对实际使用效果有重大影响的整个低油耗区域范围更广。 <BR> 大功率、低速端高扭矩<BR> 升功率>50kW/L;<BR> 注重低速端扭矩,2500转的扭矩就达到83N?m,为整车提供更好的动力。<BR> 高可靠性<BR> 所有试验都按德国设计公司的标准———800小时变工况耐久性标准进行考核,远远高于国家标准规定的300小时全速全负荷耐久性试验标准。<BR> 低排放<BR> 发动机具有较低的原始排放,最优化设计排气系统,使催化剂更加耐久可靠,<BR> 去除用户维修的烦恼。满足国Ⅳ排放法规,可升级到国Ⅴ。<BR> 高NVH品质<BR> 发动机设计开发中同步进行了NVH开发,通过声学开发及优化,使发动机具有较高的NVH品质。<BR> 结构紧凑、布置合理、维修方便</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