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芥 发表于 2007-6-5 14:56:42

120亿投资科技自主创新 长安微车乘势而上(changan.com.cn)

在众多的合资品牌汽车企业中,长安集团是为数不多的一个始终高举着“自主创新”大旗进行自主造车技术研发的企业。长安通过多年的亲自全程参与国际技术合作研发实践,已经逐渐形成了一套独立的开发程序与流程,可以随时进行技术方面的改进工作。而当自主创新被写进“十一五”规划,很多汽车企业都开始把自主创新摆上日程时,走在前面的长安集团已经开始收获胜利的果实了。
<P><STRONG>120亿打造科技领先优势</STRONG><BR>&nbsp;&nbsp;&nbsp; 长安集团的自主创新早在1999年就已经开始,至2004年,长安集团“以我为主、自主开发”的“长安模式”已初显成果。长安推出了中国第一款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微车长安CM8;2005年底,长安第二款自主品牌汽车“风尚”顺利下线;2006年9月,长安“奔奔”的下线,并于2006北京国际车展期间上市;2007年3月,长安集团新一代微车长安之星II代以及自主品牌首款MPV——杰勋也先后下线,长安自主品牌车型阵容日益强大,同时各类相关的自主研发专利已近1000余项。目前,长安已拥有具备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微型轿车、经济型轿车、中级轿车、中高级轿车、城市SUV、城市跑车等七大自主开发产品平台20余个新车型,同时还拥有从0.8升到2.2升的三大系列发动机产品平台10余款发动机。至此,长安已然成为国内自主知识产权汽车开发规模最大的企业之一。<BR>&nbsp;&nbsp;&nbsp; 此前不久,长安汽车集团总裁徐留平在长安集团科技大会上就科技自主创新正式对外发布了《长安科技宣言》, “在未来的五年当中,长安将会推出30款自主品牌汽车和13款发动机,总体的科技创新方面的投资要达到120个亿。其中,将投入的科研经费将达到50多亿元。”这一宣言不仅展现出长安集团在科技自主创新方面拥有的自信,更为长安坚持“轿车为主,微车为本”的发展战略提供了持续发展的支持力量。</P>
<P><STRONG>坚持微车为本 乘势而上<BR></STRONG>&nbsp;&nbsp;&nbsp; 科学技术是汽车产品的利润之源,而自主创新的科技成果更是一个企业生存发展的基本。长安集团正是秉承自主创新的优良传统,不断提升其汽车产品的科技含量。以长安新一代微车——长安之星II代为例,其作为长安在微车领域自主研发与创新的产品结晶,全车采用了23项专利技术、288项技术升级和800多项零部件性能提升。创新的覆盖式背门设计与应用吸能式后悬的全新底盘技术,使整车承载能力大幅度提升;独创的后地板横梁,全方位吸能安全式纵梁设计,大大提高了整车的安全性能。凭借着这些技术上的创新与提升,长安之星II代上市后迅速树立起新一代微车的标杆形象,其身上集中体现出长安集团在微车科技自主创新领域取得的辉煌成果。<BR>&nbsp;&nbsp;&nbsp; 徐留平指出,自主科技创新是为长安未来发展的重要支撑,无论是轿车领域,还是微车领域都具有重要意义。长安有微车领域已经具有先发优势,将继续在微车新科技领域进行创新以保持领先的竞争优势。<BR>&nbsp;&nbsp;&nbsp; 据介绍,无论是在追求动力强劲、油耗低、噪音小优势的电喷发动机研发技术上,还是在采用了先进的YJ5轿车底盘提升舒适性研制上,长安都始终走在行业的前列,特别在对于高强薄钢板、新型节能材料、纳米材料、环保材料等新材料在车辆上的应用研究上,长安已经取得了3-4项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技术创新成果。目前,长安集团的自主开发能力已经达到了S5级,仅次于一切设计全部自主的S6级水平,同时,长安也具备了数字化设计、分析优化、样车制作、实验验证的四大开发能力。<BR>&nbsp;&nbsp;&nbsp; 徐留平表示,长安的目标是以高科技占领未来汽车行业发展的制高点,下一步,长安集团将会把混合动力技术应用到汽车产品的研发中,并通过应用镁合金等轻量化新材料实现整车的低噪声、低油耗,让汽车加速行驶噪声、车内振动环境和噪声品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P>

海阔天空 发表于 2007-6-6 13:32:38

:victory: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120亿投资科技自主创新 长安微车乘势而上(changan.com.cn)